《脾胃论》学习札记:脾胃胜衰论 第十一

悠享生活
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悠享生活 > 新闻 > 《脾胃论》学习札记:脾胃胜衰论 第十一
《脾胃论》学习札记:脾胃胜衰论 第十一
发布日期:2024-11-06 10:15    点击次数:146

《脾胃论》学习札记:脾胃胜衰论 第十一

脾胃胜衰论 第十一

夫脾胃不及,齐为血病,是阳气不及,阴气过剩,故九窍欠亨。诸阳气根于阴血中,阴血受火邪则阴盛,阴盛则上乘阳分,而阳说念不能,无生发升腾之气也。夫阳气走空窍者也,阴气附形质者也,如阴气附于土,阳气升于天,则各安其分也。

今所立方中,有辛甘温药者,非独用也;复有甘苦大寒之剂,亦非独用也。以火、酒二制为之使,引苦甘寒药至顶,而复入于肾肝之下,此所谓升降浮千里之说念。自耦而奇,奇而至耦者也。(阳分奇,阴分偶。)泻阴火以诸风药,升发阳气以滋肝胆之用,是令阳气生,上出于阴分,未用辛甘温药接其升药,使大发散于阳分,而令走九窍也。

【小白按】以上二节,第一节是东垣《脾胃论》的立足点及他本东说念主的表面叙述;第二节是东垣依其表面而来的用药法。

一、李东垣觉得脾胃不及,齐为血病,这是因为,在他看来脾胃不及,主要推崇是阳气不及,阴气过剩。阳气不及了,阴血就会过剩而致病。气为血之帅,血为气之母。阴要因阳而动,阳要因阴而生。气游行于无形,血则生形,故气不能,则九窍欠亨、郁闭也。诸阳气根于阴血中,是阳气生于阴血也,即血为气之母。阴血受火邪则阴盛,“受”即为遭遇之意,阴血遭遇到火邪,也即是说阴血中有火邪了,这个原因是阴盛所致,是阳气不及,阴过剩所致也。为什么?阴盛一分,龙盛一分也。阴盛则上乘阳分,而阳说念不能,无生发升腾之气也。若是阴盛,不为阳所制,那么阴气就会上乘阳位,这么一来,阳气的通说念就不滞塞欠亨,导致阳气无法生发,升腾。夫阳气走空窍者也,阳气行于无形也;阴气附形质者也,阴气生成形质也。如(若是)阴气附于土(地),阳气升于天,则各安其分也。这是依天象来言东说念主之生理也。阴气附地,阳气示寂,阴阳列位其位,寰球浮松,这就如相同,阴气鄙人,阳气在上,各得其位,东说念主即安和。

二、李东垣依据以上第一节之中,对脾胃病的刚毅,脾胃病的本色是血病,病因是脾胃不及,病机是阳气不及,阴气过剩,且阴与阳是互根的,像寰球之间的阴阳相同,各有其位的,若是位置稳当,就没病,若是失位,就患病了,并由此来概述讨论用药。具体范例即是——

今所立方中,有辛甘温药者,非独用也;辛甘温药,辛甘化阳,温药助阳升腾,总之即是生阳助阳之药,然则在东垣立方之中,并不一味用此类药。这,是基于东垣对阴阳之刚毅,即“诸阳气根于阴血中”,若一味生阳助阳,不顾及阴血的润泽,阳气也就无根,莫得目的升补得起来。另外,即是复有甘苦大寒之剂,亦非独用也。甘苦大寒药,滋阴养阴,然则东垣在立方之中,也非独用也。这,是基于阴血受火邪则阴盛,阴盛则上乘阳分,而阳说念不能,无生发升腾之气也。也即是说,若滋阴偏合手,阴气过盛则成阴火,同期阴盛上乘阳位,则阳说念不能,阳气无法生发升腾也。上二句话,是说东垣在立方之中,除会讨论用辛甘温药,也会讨论用一些甘苦大寒药,互补互用,井水不犯河水。同期,以火、酒二制为之使,也即是说,在药物的炮制范例上,会给与一些炒或酒制,从而引苦甘寒药至顶,而复入于肾肝之下,此所谓升降浮千里之说念。这句话的真谛是,即是在用甘寒之药的技艺,多给与炒与酒制的范例,让这些药之气息由于炒与酒制,引至上边,然后再参加到肾肝下焦,以达到升降浮千里。由此可见东垣用药之说念,是一个圆指引的状貌,这是为什么?自耦而奇,奇而至耦者也。(阳分奇,阴分偶。)其实,这是传统中医的大路,即阴阳滚动。民众看阴阳鱼图,阴阳交抱,阴之中有少量阳,逐渐变大,便之全为阳;阳之中有少量阴,逐渐变大,使之为阴。此亦然应天象,冬去春来,夏去秋至也。再者,即是东垣在脾胃病的用药上,讲究对风药的使用。何谓风药?主是象风性相同的药。风者何性?游动不居也。泻阴火以诸风药,升发阳气以滋肝胆之用,是令阳气生,上出于阴分,未用辛甘温药接其升药,使大发散于阳分,而令走九窍也。阴火生于阴盛,阴盛常会粘浊不能,用一些风药,散阴以升发阴中之阳气,从而使肝胆之气不致过郁,令阳气生发。这种阳气升发,又是从阴而来的,并未给与辛甘温药接其升药,也即是说并莫得过度给与一些甘温药生发阳气,大发阳分,同期又能使阳气走九窍也。

2021/12/13

本站仅提供存储劳动,统共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存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《脾胃论》学习札记:脾胃胜衰论 第七
下一篇:失眠多梦别忘了中药调理,这个药针对休眠就作念梦,作念梦多有好的疗效

Powered by 悠享生活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© 2013-2024

ICP备案号:桂ICP备2024043946号-1